三 候
一候 凉风至
◇初候,凉风至。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。温变而凉气始肃也。《周语》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。此时刮风时人们会感到凉爽,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,让人难捱。
贰候 白露降
◇二候,白露降。大雨之後,清凉风来,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,尚未凝珠,故曰白露降,示秋金之白色也。清晨时,大地上会有雾气产生。
三候 寒蝉鸣
◇三候,寒蝉鸣。寒蝉,《尔雅》曰寒螿蝉,小而青紫者;马氏曰物生于暑者,其声变之矣。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了。
秋 至
习 俗
“贴秋膘”
“咬秋”
“煮社粥”
秋天的秘密
养生小贴士
一般来说,秋季养生可以分为,初秋、中秋、晚秋三个阶段。
初秋之时,欲食之味宜减锌增酸,以养肝气。古代医学家认为,秋季,草木凋零,气清风寒,节约生冷,以防疾病,此时宜进补养之物生气。
中秋炎热,气候干燥,容易疲乏。此时应多吃新鲜少油食品。其次,应多吃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。
晚秋季节,心肌梗塞发病率明显增高。此时日常饮食中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、镁、钙丰富的食物,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。切忌进食过饱,日间多喝淡茶。
进入秋季,由热转寒,阳消阴长,进入了“养收”阶段。遵循“少辛多酸”的原则,减辛以平肺气,增酸以助肝气,以防肺气太过胜肝,使肝气郁结。所以秋季的饮食应该注意以下方面:
一、多饮水,维持体内水代谢平衡,防止皮肤干裂、邪火上侵。
二、多吃蔬菜、水果,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,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物,起到清火解毒之效。
三、多吃豆类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,少吃油腻厚味。尽可能少食用葱、姜、蒜、韭、椒等辛味品,不宜多吃烧烤,以防加重秋燥症状。
四、宜多食温食,少食寒凉之物,以保护颐养胃气,防止腹泻,每餐进食宜简不宜繁。
五、燥是秋季的主气,肺易被秋燥所伤,进补时还应当注意润补,即养阴、生津、润肺,采取平补、润补相结合的方法,以达养阴润肺的目的。补肺润燥,要多用芝麻、蜂蜜、水果等柔软、含水分较多的甘润食物。
六、由于秋季气候宜人,食物丰富,往往进食过多。摄入热量过剩,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,使人发胖,俗话叫“贴秋膘”,所以,在秋季饮食中,要注意适量,而不能放纵食欲,大吃大喝。
立秋余热未消,秋阳肆虐
特别是在立秋前后
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
素有“秋老虎”之称
往往要到九月的中下旬
天气才能真正凉爽起来
大家不要忘记防晒消暑哦
“鲁学君”青岛理工大学大学生新媒体中心出品
部分内容来自网络
编辑 / 周昊
审核 / 杜方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