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科普园地】二十四节气之白露——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!

【科普园地】二十四节气之白露——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!

饮食调养

《饮膳正要》言:“秋气燥,宜食麻以润其燥,禁寒饮”。白露为秋令节气,而燥为秋之主气,燥邪偏盛,易伤津液,人体常会出现口干、咽干、大便燥结、皮肤干裂等情况,建议多食蔬菜、水果等具有丰富维生素、水分的食物,如百合、莲子、银耳、梨 、藕等,以滋阴润燥,缓解秋刑。《黄帝内经》藏气法时论篇指出:“肺欲收,急食酸以收之,用酸补之,辛泻之”。肺应秋气,而秋令主燥,肺喜润而恶燥,若要养肺,要少辛多酸,少辛可防肺气宣散太过,多酸以利肺之肃降收敛。此外,饮食上宜忌苦寒、辛辣之品,多食酸甘微温之食物,以养五脏,切莫过食甘寒凉润之品,否则易伤脾损胃生湿,导致胃肠疾病的发生。

起居调养

白露之后,昼夜温差逐渐增大,民间常说“白露秋风夜,一夜凉一夜”。此令时节,白天午时温度虽高,但晨起及夜间已泛起丝丝凉意,大自然的阳气逐渐收敛,阴气将越来越盛。《黄帝内经•四气调神大论》篇指出:“……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。人们的起居、作息亦应遵循自然界的变化规律,从夏季之晚睡早起转为早卧早起,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,早起以利肺气之宣降得以舒展,保充足之睡眠,助虚阳之收敛,既可避免肃杀之气,亦有助于肺气的舒畅,使人体之气机与自然保持一致。此外,白露之后,草木凋谢,凉意来袭,提醒人们应及时添衣加被,注意御寒保暖,不必再拘泥于“秋冻”。

情志调养

白露时节,秋凉已至,花木凋零,阳气渐衰,阴气渐长,万物呈现一片萧瑟、凄凉、肃杀之象,人们往往容易触景生情,产生低落、消极、伤感之情,严重者郁郁不乐,少言寡语,容易引发抑郁焦虑症状。中医认为,秋为金气,内应于肺,肺在志为悲忧之情,故过度悲忧则伤肺。《黄帝内经》曰:“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,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;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,此秋气之应,养收之道也”。“宁志”以使心神志向回归机体,做到内心宁静,心情舒畅愉悦,收回锋芒而心安不惧,切忌情绪大起大落,适应秋天荣平之气,否则秋天之肃杀之气会伤害心神,产生莫名之悲伤、恐忧等心理。同时,建议适当参加一些户外、郊游、登山等活动,以宣畅情绪,愉悦心情。

运动调养

白露之后,温度适宜,正是一年中运动锻炼的好时节,合理的运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,而达御病、防病、抗病的效果。运动项目的选择应因人而已、量力而行,根据个体身体状况、爱好,选择一些户外运动,如健身操、慢跑及各类球类运动。推荐老年人可进行散步、慢跑、打太极拳、自我按摩等;中青年人可选择跑步、打球、跳舞、爬山等。同时,还可配合一些“静功”,如呼气、闭目养神,做到动静和谐。秋令之摄生总不离“收、养”之原则,因此运动量不宜过大,要借助自然界秋阳之势以敛阳养阴,做到“动静相宜”。此外,运动时应避开中午、午后时段,避免剧烈运动,导致大量出汗,耗伤津液。每次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热身活动,注意避免运动时造成肌肉、关节、韧带的损伤。

穴位调养

相关作品